(1)產業政策支持
染料行業是精細化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大力引導和支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 年度)》,鼓勵的染料包括“高固著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勻染性、高重現性、低沾污性以及低鹽、低溫、小浴比染色用和濕短蒸軋染用的活性染料,……染料及染料中間體清潔生產、本質安全的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高附著力、高牢度的高檔染料,高效短流程染色技術及配套的活性染料和助劑”?!度玖瞎I“十三五”規劃發展綱要》等政策,明確了染料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即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突破,提升染料工業整體水平;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推進品牌建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的研究,促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推廣;實施過程控制、中控跟蹤和生產裝置的優化組合;注重染料及助劑的精細化研究和商品化研究,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深化應用技術研究,實行差異化技術服務;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加快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拓展向外發展空間。
(2)紡織行業穩定發展
我國紡織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取消紡織品限額后獲得了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纖維加工量占全球比重接近 50%,一直保持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的地位。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歐、美、日等紡織品進口國的紡織品需求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外,世界新興市場未來幾年需求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有利于我國紡織工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從國內看,我國紡織品市場需求空間廣闊,人均纖維消費約 18kg/年,距離發達國家 30~40kg/年仍有較大差距,潛在需求空間較大。因此,下游紡織行業的持續發展將對染料行業帶來較大機遇。
(3)市場趨于集中
近幾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環保政策的趨嚴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染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規模以上企業從 500 多家下降至 2015 年的300 余家。行業內的大型企業憑借其規模、資金、技術等優勢獲取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一批高能耗、低環保投入、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和落后產能被逐步淘汰。行業內企業的競爭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技術、環保、服務和染料新品種等要素上的綜合競爭。上述市場狀況的變化,增強了整個染料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4)技術水平逐步提升
隨著染料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清潔生產工藝的成熟,相關生產設備逐步自動化,染料生產技術與國際領先技術的差距逐步縮小。最近幾年,高檔活性染料進口量逐年下降。染料生產工藝中的加氫還原、膜過濾、原漿干燥等技術,已經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工業清潔生產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目錄中。行業技術的進步提高了行業進入壁壘,增加了新進入者盈利難度,有利于行業長期的平穩發展。
(5)國際制造能力轉移
由于染料生產帶來的環保問題,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將染料生產向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轉移,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產國,歐美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被國內企業取代,即使在高端染料領域也受到國內大型染料企業挑戰。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業務收縮為國內注重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機遇。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中國染料行業市場調研及“十四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
 
         
         
         
        